瓷磚、板材出現空鼓的情況,相信大家在平時生活中經常于遇到;無論是墻面還是地面空鼓的問題都是比較常見的問題之一,有人認為是空鼓主要是由于水泥強度不達標造成的,其實不然,出現空鼓的原因有很多種,今天我們就舉幾個例子來說一下,究竟空鼓是怎么出現的。
為什么會出現空鼓?
一、鋪裝鋪貼階段錯誤
1:鋪裝時,板材背面未進行底部密封處理,或者使用劣質的石材底部密封劑,鋪裝后水分揮發速度太快,粘接劑與石材間形成空隙,造成空鼓。
2:有的施工人員為了節省時間,將水泥倒在基礎層上,這會導致基礎層被水泥沖開,造成分布不均,最終會使粘接力不均勻,形成空鼓。
3:鋪裝進行到一半時,遇到下班時間,施工人員沒有在已完成鋪裝的瓷磚、石材邊緣做好密封,導致水分快速揮發。
二、鋪裝后沒有進行養護
鋪裝完成后,粘結劑還處于反應、粘結的階段,有的業主為了趕工期,馬上又開始下一項工作,工人馬上在剛鋪好的瓷磚、板材上行走,導致松動,最后出現空鼓;
如何判斷是否出現空鼓?
《建筑地面工程質量驗收規范(GB50209-2002)》中規定,“凡單塊板塊邊角局部空鼓,且每自然間(標準間)不超過總數的5%,可不計。”檢測方法主要有以下兩個:
1. 敲擊法:檢測時,用空鼓錘輕敲石材發出咚咚聲為空鼓。
2. 取芯法:鉆孔取芯,觀察空鼓情況。
如何避免空鼓?
石材在鋪貼階段是防止空鼓的主要階段。
1.石材在鋪貼前需要進行底部密封處理,優質的底部密封劑它可以將石材底面的吸水率降低95%以上,可有效防止水和堿滲入石材 。而劣質的底部密封劑遠遠達不到這個標準,因此建議選用進口底部密封劑,例如德國思諾的SINO-1600底部密封劑,SINO-1600石材密封劑適用于各種石材光板、火燒面、毛板、石雕等石制品的密封防護,特別適用用于石材濕貼底面的密封防護
	 
2.采用正確、規范的的鋪貼方法,切勿將直接將水泥倒在地面上,再通過刮刀抹平;
	
	
3、靠近邊緣地方的石材做好密封處理;
	
養護期:
1.石材鋪設24小時后,應灑水1-2次;
2.保養前3日內禁止上人;
3.保養前7日內,禁止打磨鏡面處理。
特別提醒
◆施工環境濕度宜于40-80%,環境溫度宜于5-35℃
◆任何化學品的接觸與清洗,可能會影響其有效壽命
◆不用時,必須鎖緊瓶蓋,暴露在空氣中可能會影響使用效果
◆使用時,避免沾上皮膚和衣服,如若沾上,請盡快用自來水沖洗
◆屬于可燃物,請遠離火源和電火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