石材泛堿如何處理?石材泛堿是濕貼石材很容易發生的一種病變,泛堿會讓原本漂亮的石材變得丑陋,那么這種現象有沒有辦法清洗呢?要如何清洗?下面就跟小編一起來了解下吧!
石材泛堿的原因
濕法鋪裝石材使用的強堿性水泥中的強堿與空氣中的酸性溶液,一般為酸雨或工業、生活酸性物質,如碳酸等反應,生成鹽類,經水的動力將生成的鹽帶到石材表面,待水干涸后,這些鹽類則以結晶化的形式出現在石材表面上。其形式有粉末狀、細絲狀、粒狀、蜂窩狀等。所以,泛堿,也叫析鹽、鹽類晶化。其基本的形式是:
酸性溶液+堿→鹽+水
如:2NaOH+H2SO4→Na2SO4+2H2O
生成的硫酸鈉鹽卻又易溶于水,遇到很充足的水就會形成離子溶液,很快離開原鹽所在的部位,游離擴散到石材其他部位,待水分干燥后,又會在擴散到的部位重新析出鹽分,形成新的泛堿現象。
另外,寒冷季節施工放入混凝土中的堿性很高的防凍劑、外加劑、早強劑,是為了防凍和提高施工進度,提高早期混凝土強度,但也會引起混凝土及石材表面的泛堿(白)。
以堿性很高的土壤燒制而成的黏土磚,經過水分的帶動,往往能將內部的堿性帶到外部,生成Ca(HCO3)2、CaCO3.它們能夠將石材毛細孔堵塞,在外裝飾面形成流淌狀的白跡,遮蓋原石材的裝飾美感。一些CaCO3的先期形成,也會阻礙石材內裝飾面使用的膠黏劑的流出,引起水泥中水化產物的分解,產生膨脹,引起外裝層的石材脫落。
泛堿現象在石材濕法施工后最容易發生。因此,能盡量避免濕法施工最好,如墻面可使用干掛法或半干掛法。不能使用干掛法或半干掛法的地面,應選擇低堿水泥或弱堿水泥,有條件的可選擇石材無堿膠泥、膠黏劑鋪裝地面。
了解了石材泛堿的原因,下一步就是從根本上遏制住石材病癥產生的源頭。
石材泛堿如何處理?
1、舊建筑物或新建建筑物已經出現了泛堿現象時,應在清理干凈后,方可掛裝石材,不管是易出現泛堿的濕推法還是不易 出現泛堿的干排法,只要建筑物未掛裝石材的出現了泛堿現象,都要清除。因為濕粘石材堿性會直接傳遞至石材外裝飾面;而干掛石材雖然有干掛件過渡,相對堿的傳遞不是那么容易,但連接石材的管道、雨水、雪霧等都會帶動主體建筑基材上堿性物質進入石材,在石材表面顯現。
具體做法 是對可溶于水的堿金屬鹽類,如NasSO4、K2SO,等,可用水直接刷洗,有條件的可用高壓水流噴槍清洗,如果不明確基材上的堿性成分,只要不影響施工、安全和環境,可以用水先沖洗數遍;如果遇有大面積CaCO3沉積,高壓水射流無濟于事,小面積可用細砂紙打磨,大面積可用噴砂槍清除,使用細砂為磨料,最好選擇80目的細砂粒,有條件的應測試細砂硬度,最好磨料硬度介于主體基材硬度與泛堿之間,既不破壞主體建筑表面,又可清除掉泛堿。
如上述清除方法均不能清除,就可采用低酸性溶液清洗,最好是選擇石材專用泛堿清洗劑。酸性配液盡量使用酸性低的酸液,如草酸、鹽酸。草酸可兌成草酸:水一1: 2的溶液;鹽酸可兌成鹽酸:水=1:(10≈15)的稀鹽酸溶液。配制時要注意防護規程。為防止因建筑表面干燥,并且有孔洞、裂隙,大量吸附酸液,可在用酸液清洗前讓建筑表面的孔洞吸水飽和,這樣也可以防止稀酸進人孔洞中發生反應,生成可溶性鹽類再次產生泛白,或者稀酸滲人建筑物內部與預埋件、鋼筋反應,生成銹蝕、黃斑。當做好必要準備后,用酸清洗建筑外表白色物后,立即用清水沖洗表面,清洗應充分,防止酸性物質殘留孔洞中。
中思諾的石材清洗劑SINO-306能有效清除石材及硬表面的污漬、水泥斑、水垢、白華、泛堿等石材病變,有需要可以咨詢:400-880-9190.
石材泛堿如何預防
一般來說,泛堿、白華、泛鹽的治理,都應嚴格遵循“斷水→干燥→清洗→防護”的步驟和方法,以下方法可以減少石材反堿發的幾率。
1、斷水:盡量做到杜絕石材與水的接觸(包括潮氣),拖地的水、石材背面的水源、雨水、直接的水源接觸、土壤潮濕、空氣濕度大等,都要予以考慮。
2、干燥:打開門窗通風,自然晾干,用鼓風機吹,用抽機抽干(抽機的功率越大越好),烤燈或火焰噴射加熱,地暖加熱,用生石灰吸潮等,這些方法都可應用,想盡辦法保持石材的徹底干燥。
3、在調配水泥砂漿時,使用低水灰比例或添加減水劑,降低水泥砂漿中過量的水份,可盡量避免石材反堿的發生。
4、避免使用鈣、鎂、鈉等離子較多的海砂,并避免使用礦物質較多的地下水為拌合水,減少金屬離子的來源,也能降低石材反堿發生的概率。
5、在安裝石材前對石材六個面做專業石材護理(行業紊亂,不是所有防護劑都能起到防護作用,用Dr.stone AB型抗堿防護劑進行底面和四周進行專業涂刷,超強抗堿防水,對于濕貼石材是不錯的選擇),防止石材吸入過多水分,防止來自石材正面透水或地下水源和背面水泥砂漿反應,以避免水泥砂漿的堿性金屬離子滲入石材,造成泛堿現象。